王占宝:办出一些好学校,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宗教
点击蓝字
关注我们
编者按
“王占宝校长的头发全白了!”这是近些年熟人见到王校长的第一反应。
除此之外,你好像又看不出他与五年前有什么区别:虽然年近六十,他的身材还是保持得很好,他对教育还是那样充满热忱,他的演讲还是那样深具高度、深度和温度,还是那样充满独特的“占宝式”魅力。
不过,正如他的头发从“开始泛白”到“鬓已星星”,人们或许可以感受到这些年创办一所全新国际化学校的压力与艰辛。——这种感受,在看这篇问答的时候尤为明显。
但没有人非议他这种选择。如果说,每一位奋不顾身的奋斗者都值得尊重,那么,功成名就后仍奋进不息的人,更值得敬佩。记得当年退休后“出山”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朱清时校长身陷舆论漩涡时,评论员笑蜀曾写过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《争议南科大 何须尽责朱清时》,其意,还是在向迟暮的英雄以及英雄的时代致敬。
当然,今天占宝校长的境遇与昔日朱校长的情况不同。从汉开书院(王占宝校长离开深圳后创办的全新学校)公开的消息看,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推进,并努力成为一所“让校友们骄傲与欢笑的学校”。只是,前进中的阻力与杂音是任何时候、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的。
今天“名师说(mingshishuo)”整理、转载(略有删节)南京汉开书院上的三篇《占宝答客问》,其意不在关注学校本身的争议与成就,而是分享占宝校长对当下教育尤其是国际化教育的深邃洞见。
壹
办出一些好学校,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宗教,甚至可谓“我执”,乐在其中,没办法,也许这就是“命”。
Q
好长时间听不到您的声音了,好像很少露面了,看您头发也几乎全白了,是不是有些倦了?
我在校园里啊,经常有同学看到我时会说他(她)今天是第几次说院长好了。
但是,确实是“演讲”少了(特别是大场合下),多了些交流讨论,感觉以前理念、道理说得太多了。
大场合下的露面也少了,往后移动了一些,将前台、讲台交给年轻人、管理团队与老师。再好的理念也需要理解的人去践行——践行、力行是真正的理解。
我有个习惯(即使在我年轻的时候),就是大力培养年轻人,这既是为了当时任务的完成,也是为了学校的未来培养后备人才,更是为了年轻人的进步——换位思考,自己不也是期待被领导者赏识、提供平台进而大有作为吗!
更何况,现在的学校领导者与老师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中成长起来的,他们对教育的理解、学生观、教学观、家长观、儿童成长规律、儿童情感与思维等要达到汉开的期待,需要平台需要机会需要磨合,这些“需要”的产生来自于具体任务中的困窘、冲突、挫折甚至失败。
队伍的成长,比我个人的露面重要得多,我期待家长能从 “我们是因为王院长才选择汉开的”能转到“我们是因为王院长的队伍而选择汉开的”。在汉开团队中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:“我们是一支球队,赢球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。我,就是汉开;现在,就是未来”。
而且,现在教育领域的空谈、炫富、比酷时常可见,语不惊人死不休;泡沫、失真、妄为明显存在。此时,更需要明辨,更需要力行,一个有价值有效能的实践胜过一打理论。“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”。所以朴实地表达有价值的教育,朴实地践行有价值的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做的。
我的头发以前就开始泛白了,只不过近几年成长得太快了,“鬓已星星也”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每每“悔教夫婿觅封侯”,但是办出一些好学校,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宗教,甚至可谓“我执”,乐在其中,没办法,也许这就是“命”。
贰
汉开的教育设计是属于“游猎型”的,有目标,但是主要通过“唤醒、自主、良习、反馈、乐在其中”的策略与节奏,尽量避免竭泽而渔、杀鸡取卵、牺牲未来换取当下分数的行为。
Q
听说汉开有学生转出,这好像与人们的期待不符,我感觉家长对汉开的评价也比较分裂,您怎么看?
谢谢您这个让我有些脸红的问题。
确实每学期都有学生家长提出要将孩子转走,当然也有家长申请转入汉开,家长事务中心每学期都会登记、排队、安排评估。
汉开办学的原点是基于当下教育的痛点、未来人生与人才在全球化环境下的趋势而确立的,她追求真实的教育改进,有比较先进而可行的顶层设计,每学年都在优化与进步,但是过程还不完美,遗憾与瑕疵并不鲜见,我要诚恳地向转走的家长与学生致歉,我会定期翻阅转走学生的登记簿,那时自责与反思就会包围着我……
我们有些过于理想化、甚至有些虚荣,有些师资还达不到我们的期待,制度与流程还不够系统、还不能完全实现落地与拿到应有的结果,制度性的优化与进阶的机制效果还没有达到设计……
另一方面,家长不同的经历与阅历,自己与孩子不同的教育体验,对人生与幸福的理解,原生家庭的基础,现在的职业(事业)、与经济支配水平与能力,对教育的理解、对好学校好老师的期待、对孩子的未来与当下的目标的设计、对实现目标的策略与节奏,差异性还比较大。
汉开的家长群体,对于目标、结果、效能、节奏有明显的“上升型”阶段的阶层特性,形象地说有些可谓“打猎型”,有些甚至可谓“捕猎型”,而汉开的教育设计是属于“游猎型”的,有目标,但是主要通过“唤醒、自主、良习、反馈、乐在其中”的策略与节奏,尽量避免竭泽而渔、杀鸡取卵、牺牲未来换取当下分数的行为,这是基于儿童成长规律与当下学校教育的痛点的。
但是有时也不能免俗,因为汉开存在于系统中。塘里有几条鱼病了,可能是这些鱼的问题;而塘里鱼绝大多数病了,大概率是塘的问题了。所以我对教务部门提出不能把八城区联考的成绩看得太重,特别是基础年级。
我在南师附中、深圳中学、梅沙书院任职时,家长、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也很多,高出其他学校,这跟他们的认知水平、格局与学校的民主氛围是分不开的。这些学校的问题往往更加深刻、剧烈而且影响深远,越是名校,心理、个性要求、标准层次、结果期待等越是超越同侪;国外也是一样,因为名校是社会的期待,是丰碑是理想是未来,所以尽管看起来有些苛求,但是是可以理解的,而且小成靠赞同,大成靠批评(理性而专业的)。
因此汉开将会秉持闻过则喜、从善如流、持续优化的态度,而且用制度化、流程化与及时评估来实现进阶。
这些年来,汉开的家长群体在不断地自行调节,基于吸引力法则,观点相近者的比例在提高。此时保持冷静与专业、防止同质化的思维、倾听有价值的批评就更为重要。
只有起步,才有进步。一个有使命、热情、专业、乐在其中而且持续优化的组织,超越,是有逻辑力量的。
汉开书院,不想成为一所“新”建的“老”学校,她会努力成为“让校友们骄傲与欢笑的学校”的,实力与微笑,汉开可以做到。
我过去一直在公办热点高中工作,离开南京、江苏也有一段时间了,而且一直在学校工作,因此对民办教育我是一名新生、一名小学生,现在成绩一般,但是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。造船,不是为了自己留恋港口,而是为了陪师生远航……
叁
以牺牲健康、亲情、自然、社会与阅读等更有价值的内容,来换取将来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的内容与方式,真是可惜了。
Q
汉开的活动课程很多,感觉让人眼花缭乱,而且有家长感觉性价比低,这也是让人费解的,您的理解?
汉开的主题活动课程,作为汉开营养服务于培养目标、培养策略与节奏,有内在的逻辑与图谱。
活动性课程,需要时间、需要条件支撑,有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,还需要相关方面的理解、配合与包容。
但是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、难以取代的、最佳机遇期的价值。
活动,在活动中玩,是儿童的天性;儿童时期应该充分儿童化,过早社会化、成人化,将会导致成人以后他(她)人格发育不良,需要用多种方式来补课,但是收效甚微,那些没有比较充分儿童化的人成人以后常常掩饰、转移、爆发、压抑、积患。
玩,因为有趣,这是成人后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基础。
玩,丰富,避免单一性;团队合作,团体中的我,我与大家;与培训机构的上课、闭门刷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——那是孤独的我,比拼的我。
玩,是有层次、专业的——是形成爱好、优势的基础;从汉开的评价表中可以感受到。
活动课程,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与领导力的重要载体。
玩,当然需要适度与引领。
对“玩”的概念的建构,怎样正确理解“玩”,是原点。
以牺牲健康、亲情、自然、社会与阅读等更有价值的内容,来换取将来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的内容与方式,真是可惜了。
龙应台曾经说过:上一百堂美学的课,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;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,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;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,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。
当他的工作在心中有意义,他就有成就感。当儿子的工作给他时间,不剥夺他的生活,他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会给儿子带来快乐。
肆
书院实施的是“水涨船高”而不是“水落石出”的策略,书院的唤醒、高峰体验、激励与强化,无所不在,但是其边界是柔和的、开放的,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现、实现、进阶的再现更美好的自己。
Q
汉开教育的增值有目共睹,但是在“让优秀者更优秀”方面并不亮眼,为何?新的学年会有“优化”吗?
书院基于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,把学生的成长当做未来的一棵大树来设计。一棵“大树”一样的人生,需要具备几个条件:
1.期待,“取法乎上,仅得为中,取法乎中,故为其下。”“豪迈的大树”的愿景是汉开送给所有学子的礼物,根据二八率,汉开学子对世界的贡献应该在前20%区间的。
2.时间
3.不动
4.根基
5.向上长
6.向阳光
书院实施的是“水涨船高”而不是“水落石出”的策略,书院的唤醒、高峰体验、激励与强化,无所不在,但是其边界是柔和的、开放的,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现、实现、进阶的再现更美好的自己。
在真正文明发达的国家,中产阶层是决定的因素,其国家的治理理念、制度与文化是内在保证;而法治不健全、公平不落实、市场化不充分的国家往往是寡头决定众生,财富的占有者缺少稳定与健康的心理、环境与预期,他们要么麻痹,要么恐惧,要么逃跑。
优秀的学生如何产生,如何乐在其中,如何可持续性发展,未来是否可谓人才、人生是否可谓幸福,现在的一切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真是“不可忽也”,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或许有快慢,但是未来是可期的。
也就是说,汉开的“让优秀者更优秀”,是在健康、平衡、循序渐进、自觉自主、乐在其中的基础上实现的。从汉开首届到2020届,我们欣赏到了学子们的“实力与微笑”,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到了高中阶段的后劲、志气、担当、积极的情感与思维方式——汉开的营养逐步绽放出独特的芬芳,每当他们回到母校与老师分享成长时,在现场,那欣慰与自豪真是扑面而来……
汉开的生源质量的整体提高,初中部招生规模的调整,南京市招生(特长生)政策的现状与趋势,大学少年班招生的预期,汉开书院“让优秀者更优秀”的教育策略从新的学年开始,将会系统升级,但是这仍然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与汉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的,在“最近发展区”的循序渐进,不会用奇奇怪怪的方式去培养奇奇怪怪的人,汉开之问——未来不会被机器轻易取代的真正人才与幸福人生是我们的办学宗旨,也是汉开存在的价值,只有这样,才会是一所“让校友们骄傲与欢笑的学校”。
伍
如果说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类型,那么,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比唐朝人更开阔,比清朝1872年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更明白。
Q
计划赶不上变化,你怎么看国际化教育的前景?
1983年,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”。
格局思维,把重要的问题,在空间上放到世界全域上去看,在时间上放到历史长河中去看。
可以讨论五个问题:
全球化的大趋势会不会停止?
中国改革开放会不会收窄或停止?
未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,是否需要国际化教育来培养?
国内大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国际教育、国际体验的需要?质量能否达到国际认可?
那么多国际学校、国际课程项目会关门走人吗?
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但是,人类、时代与世界的大势是需要明辨不惑的。
正当中美在夏威夷修复关系的时候,6月18日,中国重量级的财经大员齐聚上海,出席第12届陆家嘴论坛,并发布了对经济形势、货币政策、资本市场的最新观点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刘鹤副总理的书面演讲,在这个致辞里,透露了高层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一系列最新判断。
致辞中明确提出: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,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。应创造条件和氛围,排除干扰,共同实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。
你懂的,如果中国关上大门、回到从前,那不是正中有些人的下怀吗?那不是逆潮流而动吗?地球人都知道,新时代政治家的智商应该高山仰止的。
如果说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类型,那么,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比唐朝(公元618-907年)人更开阔,比清朝1872年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更明白。
教育,传承人类文明,排斥、拒绝人类的文明是匪夷所思的,其后果是有前车之鉴的。
任何一种危机,一定会结束,规律的作用,不用远说,近三十年的就可以观察到。现在需要我们保持正确的判断,保持专注,保持精进。
选择国际课程,选择了一种认识世界(而不是“听”别人“说”世界)、认识自己的方式,选择了在世界范围内学习、生活与体验的可能,选择了发展个性、开阔眼界、培养优势的可能。
陆
这也许是选择国际课程的真正价值:学习方式、思维方式,人际沟通方式、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。
Q
但是,也有人认为,选择国际课程的是成绩不怎么好的,有些家长感觉孩子进入国际课程体系以后,学习很轻松,而且不像以前那样尊重家长了。
学生不苦,家长心堵,但是关键是“苦”得是否有价值。
家长所熟悉的“勤奋”的学生是这样的:桌上堆积如山,口中念念有词,手中奋笔疾书,走路小跑,不苟言笑,累得病倒。而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不是这样的。
实际上学习国际课程的要比其他的孩子投入的精力更多,只不过由于感受到尊重、鼓励、成就体验,所以乐此不疲——苦得有价值,就不觉得苦。这也许是选择国际课程的真正价值:学习方式、思维方式,人际沟通方式、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。
家庭教育同样也是有能力危机的,我们期待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主见,但是当孩子真的长大、不像以前一样听话,有些家长往往因为权威与恐惧就会简单地回到从前——错过了成长的最佳机遇,甚至造成终生之憾。
当准备为孩子选择国际课程的时候,家庭中就应该创造国际化的氛围与体验,家长就应该培养国际化的思维、采用国际课程的评价标准了。对于有比较正确主见的孩子(有个培养与试错的过程。次次100分,很难有完美的人生),家长明智的做法是:要么说服,要么祝福。
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仁智者乐山水。为人家长,应该配得上你想要的。
愚子(女)思维,乃愚己也。
我们做教育的,做家长的,对孩子身心健康、积极思维,要打好底子,对孩子、对家庭,对国家与人类的未来负起责任来啊。历史会问我们,你们这一代人是怎么做家长的,是怎么做老师校长的!
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。
柒
我们习惯从中国看世界,但是更需要从世界看中国、看自己,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世界、融入世界、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Q
有人认为国际化就是去中国化,甚至有家长认为越去中国化才越国际化,您怎么看?
确实有家长是这样理解国际化教育的。我曾经与一位家长交流过,她告诉我当初为何将孩子从南京送到常州一所高收费的国际学校,因为第一次访校时参观学生宿舍,走廊里站着一排老外,西装革履,风度翩翩,一刹那就把她震住了,全部说英文,不管她是否听明白,让她更觉得这才是国际学校,这个钱花得值。
现在她把孩子转回来了,因为许多“外教”,不是老师,而是客串的,搞活动时才出场;课程也是对着考试的几门,很单薄;教学以考试得分为目标,经常有翻译成中文讲解直接刷题的现象;于是学生的流动性也越来越频繁了。
中国本身,就是世界的一部分,就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教育国际化,是教贯中西,汲取中西教育之精华。
教育国际化,不是教育西方化,更不是教育欧美化。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,创造了独特的东方思维与智慧。国外高校,期待中国学子能分享中国的智慧与独特的魅力。
英语,如同吃饭的筷子,如果没有饭菜,筷子的价值何在呢?英语国家的流浪汉英语都比我们好得多。试想一下,我们要引进一个仅会说简单汉语的外国“人才”吗?所以,汉开鼓励学生“用”英语深度学习与表达(这也是选择剑桥英语的原因),引导学生走第三条路,走到太平洋的中间,汲取东西方的智慧,内化为自己的独特优势。
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世界公民与未来领袖。校名“汉开”,而不是“开汉”,乃“从大汉走来,向世界盛开”也。“汉开”,教贯中西之谓也。
即使不出国学习与生活,也需要提高国际素养。以汉开为例,目前有25位专职外教,汉开校园就是国际化的学习社区,需要学会怎样与不同国家、不同肤色、不同语言、不同文化与习俗的人相处、交流、合作。放眼我们的环境不也是这样吗?但现实是有外国人,但是未必是一个团队,未必是一个社区。
我们生活在地球村里,未来的世界公民,需要国际化的教育来培养。我们习惯从中国看世界,但是更需要从世界看中国、看自己,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世界、融入世界、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。
王占宝校长简历
王占宝——南京汉开书院创院院长
1961年出生于上海,教育社会学博士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
中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国培计划首届名校长领航班导师,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,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兼职教授,西南大学兼职教授,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。
曾经担任:
深圳中学校长(2010——2016),
深圳科学高中创校校长(2012——2014),
万科梅沙书院首任院长(2015——2016),
南京师大附中校长(2001——2010),
南京第十三中学校长(1999——2001),
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校长(1993——1998)。
领导创办的学校(校区、模块) :
1.南京汉开书院(2016)
2.深圳万科梅沙书院(国际学校) (提出境内“国际性高中”育人模式) (2015)
3.深圳中学龙岗小学(2014)
4.深圳中学龙岗初中(2013)
5.深圳中学泥岗校区(“未来学校”理念与设计) (2013)
6.深圳中学办学共同体(2012)
7.深圳科学高中(中国第一所“科学高中”) (提出“科学性高中”育人模式) (2012 )
8.深中思维研究院及附属第一、第二幼儿园(2011)
9.深圳中学“中学整体教育”课程体系、国际课程体系(2010)
10.深圳中学发布《深圳中学的教育使命》(提出“学术性高中”育人模式) (2010)
11.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(校园建设民国风格) (2009)
12.南京树人国际学校钟阜路校区(2008)
13.南京师大附中优质生源基地学校(与南京34中联合办学) (2008)
14.南京师大附中国际文凭课程学校(IB)( 2006)
15.南师附中新城初中(2005)
16.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(2002 )
17.南京树人国际学校(2001)
著述:
《模拟联合国教程》
《让优秀者更优秀》
《学术性高中之路》
《创造未来——深圳科学高中创校纪实》
《国际视角下的学术性高中建设》(合著)
▲向上滑动查看更多
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“南京汉开书院”
编辑:花花
名师说投稿邮箱:
igniteedu@163.com
(投稿请提供:姓名、职务、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)
推荐阅读
最近微信又改版了,为了不和我们失联走散,请大家根据下面图里的教程给我们加星标,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!☟